今年夏季,持續的高溫熱浪給我國汽車產業的正常運行帶來了不小壓力。其中,西部汽車產業重鎮的四川成都、重慶等地就受大規模工業限電的影響,當地多家整車企業以及零部件供應商生產受阻,而與之有著深度合作的上海汽車產業鏈也不得不暫停生產。
極端天氣的出現,給人們的生活和生產帶來困擾的同時,也在警醒著人們全球氣候變暖的嚴重性。對于人類社會而言,減少碳排放、實現可持續發展勢在必行。2021年,中國明確提出“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發展目標,并將其寫入“兩會”政府工作報告。而作為第三大碳排放源的交通運輸領域,減碳之路無疑迫在眉睫。
作為全球先進的化學材料科學公司,陶氏消費品解決方案公司大中華區市場總監張穎日前在接受蓋世汽車采訪時,重點介紹了陶氏在助力降低交通領域特別是汽車領域碳排放的戰略舉措和創新解決方案,同時分享了陶氏在可持續發展上的最新進展和未來規劃。
交通運輸綠色轉型,汽車需要全生命周期碳減方案
在張總看來,碳達峰目標對于全球所有國家而言,都有非常大的挑戰性,中國尤甚。她分析指出,從整個工業化的進程來看,西方國家的工業化進程歷時200多年,從碳達峰到碳中和是40~70年的時間,而中國的工業化進程是60年,從碳達峰到碳中和僅有30年時間。同時,中國仍處于發展階段,未來整個工業化的發展仍會不斷增加碳排放總量。因此,加快建設循環綠色經濟體系成為“十四五”期間的重要發展目標。
需要指出的是,在該目標下,一些高耗能的企業面臨的挑戰非常大,而一些新興的環保新能源企業則迎來了許多新的發展契機。就汽車市場而言,該市場的碳排放量占到交通運輸碳排放總量的83%,因此加快轉型到新能源汽車被認為是該領域實現雙碳目標的重中之重。針對此,作為化學材料科學公司的陶氏不斷加大相關創新投入,以幫助整個汽車市場特別是新能源汽車實現可持續發展。
據張總介紹,為了更好地助力于交通運輸領域客戶的綠色轉型,陶氏早在2020年7月就成立了Mobility Science™平臺, 該平臺集聚了陶氏各個事業組,可以為客戶和合作伙伴提供專業的一站式整合解決方案。該方案包括電動交通、連接交互、無人駕駛、安全性、舒適性、聲學、輕量化和可持續性等交通運輸行業先進技術,以及內飾、外飾、輪胎、汽車照明、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動力電池系統等全方位應用。
同時,作為有機硅技術的全球領導者,陶氏在研發過程中充分發揮有機硅材料獨特的可持續優勢,將其運用在粘合劑、密封劑、敷型涂料、導電材料、導熱材料、自修復輪胎等用于新型交通工具的先進材料,讓汽車不僅更智能、更安全而且更可持續。
其實,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陶氏一直擔任著推動者的角色。自上世紀80年代起,陶氏就開始制定可持續發展目標,當前其2025可持續發展目標重點在于循環經濟、氣候保護和更安全的材料,希望減少碳排放,消除塑料廢棄物。
張總介紹道,在循環經濟方面,陶氏近期宣布了一系列新項目,包括在中國以及全球范圍內使用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風能、太陽能等)給生產基地供電;探索生物質鍋爐的應用,該技術能夠幫助基地每年減少3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在整個生產工藝當中,利用低碳技術不斷進行改革,減少整個生產流程當中的碳排放等。
圖片來源:陶氏
以汽車產業為例,其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主要來源于汽車設計研發、生產、使用、回收再利用四大環節,而陶氏現有的創新解決方案可以覆蓋汽車全周期的各個環節。
首先,在設計研發環節,陶氏和各個車廠的設計團隊保持緊密的溝通與合作,并提供低碳和創新的解決方案,幫助傳統燃油汽車向新能源汽車轉型,實現低碳排放。
在生產環節,陶氏在保持緊密溝通的同時,還會幫助客戶不斷提高生產工藝、生產效率,縮短生產周期,使整個生產流程達到清潔和低碳。
在使用環節,陶氏有一系列材料是用于幫助客戶實現車輛輕量化的設計,所以使用者在使用過程當中它的能耗可以降低。近幾年,陶氏推廣了很多環保材料,包括有機硅皮革、可注塑光學有機硅以及自修復輪胎的有機硅等材料。
最后,在回收利用階段,陶氏選擇與上下游合作者一起通力合作,來實現不同材料的回收再利用。數據顯示,經過多年的創新發展,陶氏已經做到在2020年的基數上每年減少500萬公噸(減少15%)碳排放的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可持續發展的推動者,陶氏除了身體力行外,還在積極推動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可持續發展。據張總介紹,秉承“Seek together”的發展理念,陶氏發布了ESG報告,該報告將環境、社會、公司治理作為衡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指標;同時通過第三方機構對全球500多家供應商進行可持續發展問卷評估。“陶氏希望以此實際行動,促進和帶動更多的同行以及合作伙伴在綠色環保以及可持續性發展上面發揚各自的作用。”
新能源汽車未來可期,有機硅材料賦能產業發展
如上文所述,加快轉型到新能源汽車是汽車產業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路徑?;诖?,張總認為,新能源汽車市場未來的發展潛力十分可期。
一方面,從全面范圍來看,新能源汽車特別是電動汽車的產能在逐年增加,2022年電動汽車的產量較去年增加了10%左右,主要增長的地區是中國和歐洲。其中,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單一汽車市場,其電動汽車產量已經增加了20%,預計到2026年占據整體汽車產量的大頭。
另一方面,陶氏經過過去幾年的持續關注發現,新能源市場的技術更新迭代非???,有越來越多的本土企業參與到技術創新當中,同時消費者的綠色環保理念越來越高,各類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越來越完善。因此,隨著政府政策的持續加持,新能源汽車市場未來會取得長足的發展。
當然,任何新生事物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亦是如此。當前,新能源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就是一大難題。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增長以及保有量的增多,退役動力電池的數量也隨之增加。國家溯源管理平臺預測數據顯示,未來3-5年,我國動力電池平均每年退役量將達到20-30GWh,2026年累計退役量達到142GWh。
而現實情況是,為了滿足主機廠對動力電池續航提出的更高要求,不同電池廠商在設計、制造電池的過程中會使用不同的工藝,特別是在組裝當中會使用非常復雜的膠黏劑工藝,這就大大增加了電池回收拆解的難度。“陶氏的有機硅材料具備可回收性的優勢,我們希望未來能夠和各個電池廠以及新能源車廠緊密合作來,不斷探索解決新能源電池的回收難題。”張穎說道。
她還進一步指出,新能源汽車與傳統燃油車相比在材料選用時提出的一些新要求。首先,由于動力輸出方式的改變,新能源汽車的續航能力十分重要,因此會不斷提升電池本身的能量密度,這就需要導熱材料在機械安全性、熱管理性能等方面的表現更突出;其次,新能源汽車內部的高壓電纜非常密集,需要封裝材料具有良好的耐化學品性、絕緣性和耐熱性,來保證高壓電纜在電力輸送時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再次,新能源車作為汽車產業可持續轉型的重要發展方向,除了能源方面的環保,對材料的輕量化、環保性以及降噪等舒適性要求也更高。
有機硅皮革;圖片來源:陶氏
張總表示:“基于對客戶和市場實際需求的精準理解,陶氏選擇定制化的創新技術和材料,已經推出了包括有機硅皮革、一系列導熱導電的材料以及一些更環保綠色的密封材料等,未來還將在環保和綠色技術上持續投入。”
對于傳統燃油車在材料應用方面的提升,她坦言,除了動力輸出方式不一樣,燃油車與新能源汽車對車輛設計的需求是一致的,包括追求輕量化、智能化以及可持續性。因此,在環保低碳、輕量化高性能、優良加工性能等材料應用方面,燃油車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間,陶氏皆能提供相應技術解決方案。
加大可持續性創新投入,陶氏志在下個百年持續領先
綜上來看,為了推進可持續發展,陶氏在技術創新上可謂是不遺余力,而這也是其歷經百年經久不衰的重要動力源之一。今年5月18日,陶氏迎來成立125周年紀念日。從一家化工企業成長為如今的具有領導地位的材料科學公司,陶氏的成功并非偶然。
在采訪中,張總頗為自豪地表示,歷經百年的歷程,陶氏在各個方面都累積了豐富的經驗。在技術方面,陶氏具有世界領先的研發能力并擁有多項技術專利;在市場方面,陶氏的業務覆蓋范圍非常廣,在不同的市場里始終跟領先的客戶保持戰略合作伙伴的關系,能夠精準快速地抓住一些新的市場機會進行創新研發;在人員培養方面,有一支年輕具有活力的團隊,敢想敢干,敢于創新求變;在企業管理方面,有一套完善的管理機制,同時有非常包容的企業文化;在對外合作方面,陶氏一直秉承著合作共贏的態度,與上下游不同的合作伙伴一起共同實現可持續性發展的目標。
站在125周年的全新起點上,張總表示,可持續性發展依然是陶氏長期發展的重中之重。“我們認為可持續性發展是陶氏未來增長和創新的催化劑,所以為了應對各類環境的挑戰,我們會持續加大在這方面的創新和投入,最終希望在2050年實現零碳排放,陶氏有信心在下一個百年征程里能夠繼續保持領導地位,中國市場是其中的重要一環。”
圖片來源:陶氏
據了解,自上世紀70年代進入中國以來,陶氏已經在中國市場深耕40多年,在向中國引進了世界級的創新技術和產品的同時,也致力和本土公司聯合創新,開發新技術新產品。目前中國是陶氏在美國以外的全球最大市場。
張總指出,陶氏一直非常注重亞太區特別是中國地區的投入。過去5年,為了快速滿足中國市場的增長需求,陶氏持續加大在中國的投資力度,包括加大本土的研發力度、培養本土的管理團隊、提升本土的生產能力等。
據統計,陶氏在中國幾乎每18個月就會新建一條生產線。2020年3月,陶氏在張家港工廠投資3億美元,用于生產高附加值的有機硅材料,這些硅材料主要用在汽車、消費電子、綠色建筑等領域。2021年3月,陶氏宣布計劃在湛江投建一座特殊化學品的生產制造基地,基地總投資額達到2.5億美元,主要產品涉及服裝、家電、汽車、醫藥等領域。今年3月,基于整個交通運輸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陶氏分別在張家港工廠以及上海松江的智慧工廠進行了擴產,主要著重的產品是光學有機硅材料。
“我們相信這一系列的投資能夠幫助陶氏在汽車行業建立更突出的競爭優勢,并且更好地滿足客戶的需求,以及抓住整個汽車產業的發展機遇。”最后,張穎總監特別提到,在中國“十四五”發展期間,希望陶氏能夠更好的抓住一些新的發展機遇,包括5G、消費電子、新能源汽車、綠色能源、綠色建筑等,從而實現陶氏在中國的長期發展目標。
